金石堂網路書店 購物推薦 故宮90話:文化的政治力,從理解故宮開始



金石堂網路書店 文學推薦

故宮90話:文化的政治力,從理解故宮開始





故宮90話:文化的政治力,從理解故宮開始 評價



網友滿意度:



工作穩定也好一陣子了~

為了多多的提升自己!

我決定多看些書一邊實做來增加

自己的EXP!!

畢竟生活只剩下工作跟消遣果然還是

會覺得有點沒意思啊...

先跟大家推薦我很入迷的~

故宮90話:文化的政治力,從理解故宮開始

裡面的內容讓我躍躍欲試!

完全能體會到開卷有益的FU啊~~

希望推薦的類別也正好是你喜歡的!

順便附上我常用的折價券網站

一起上網充實自己、天天向上吧!



故宮90話:文化的政治力,從理解故宮開始



本週熱銷商品:





新祕必備!空氣感新娘髮型100例







婚秒必爭!婚禮籌備情報大全







商品訊息功能:

商品訊息描述:














  • 《故宮90話:文化的政治力,從理解故宮開始》



    為什麼故宮會有兩個?

    台灣甚至還出現了南部分院?

    兩岸的故宮哪個好?差別在哪裡?

    為什麼故宮出國辦展覽會那麼困難?

    是文化交流還是有更多的政治盤算?




    了解兩岸的錯縱複雜關係,絕對不是只有政治一條路線,故宮正是政治影響文化,文化影響政治最具體的一個指標!



    在兩岸的近代史裡,故宮牽涉了極為敏感而又多重的議題神經,碰觸到數千年來臺灣、中國、甚至是整個亞洲與世界之間相互纏繞的政治權力運作,以及複雜的歷史文化變遷......遠遠超越了一個博物館單純的文物收藏角色!



    長期關注華人圈事務的日本作家野島剛(Nojima Tsuyoshi),從東亞文化與政治觀察者的第三者角色,蒐集豐富的史料,累積大量的第一手訪談紀錄,並以資深新聞記者的敏銳嗅覺與犀利見解,搭配深入淺出、流暢生動的筆觸,娓娓道出兩岸故宮人事物分合遞嬗的故事。

















    • 作者介紹







      野島 剛



      資深媒體人,作家。曾任職朝日新聞社佐賀支局、西部本社;二○○一年起擔任駐新加坡特派員;曾赴伊拉克、阿富汗等戰地前線採訪,其後擔任東京本社政治部記者。二○○七至二○一○年擔任駐台北特派員,報導採訪兩岸三地華人圈的政治、外交、文化等多面向議題。現於日本、台灣、中國大陸等地各地媒體開闢專欄發表時事評論。已在台出版《兩個故宮的離合:歷史翻弄下兩岸故宮的命運》(聯經)、《謎樣的清明上河圖》(聯經)、《銀輪巨人:挑戰巔峰的捷安特精神》(天下)、《最後的帝國軍人:蔣介石與白團》(聯經)《銀幕上的新台灣:新世紀台灣電影裡的台灣新形象》(聯經)。







    • 譯者介紹





      張惠君



      一九七○年出生,台灣大學政治系畢業,日本東京大學法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。譯有《漢尼拔戰記》(三民書局)、《兩個故宮的離合:歷史翻弄下兩岸故宮的命運》(聯經)、《謎樣的清明上河圖》(聯經)。



















    故宮90話:文化的政治力,從理解故宮開始-目錄導覽說明





    • 為什麼要寫故宮?--臺灣版序



      第一篇話文物



      第1話翠玉白菜:臺北故宮的人氣國寶

      第2話白瓷嬰兒枕:定窯白瓷引人入眠

      第3話四庫全書:世界最大的叢書

      第4話定武蘭亭序:書聖的最高傑作

      第5話早春圖:中國繪畫的一大轉捩點

      第6話散氏盤:漢字誕生的理由

      第7話龍形玉珮:與權力結合的怪物

      第8話金加彩唐馬俑:幫助故宮的日本人

      第9話宋徽宗書詩:風流天子,徽宗的威力

      第10話寒食帖:命運悲涼的名品

      第11話清院本清明上河圖:乾隆皇帝期望的清代版本

      第12話赤壁圖:喚醒三國的熱血

      第13話青花穿蓮龍紋天球瓶:蒙古帝國的全球化商品

      第14話快雪時晴帖:乾隆皇帝稱為「神」的作品

      樂天購物優惠券 第15話碧玉屏風:致贈天皇的禮品

      第16話米色魚耳爐:謎樣的名窯、哥窯的裂紋

      第17話青瓷無紋水仙盆:汝窯的「雨過天青」

      第18話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坐像:補足故宮缺口的男人

      第19話馬關條約:蔣介石帶走的外交檔案

      第20話元太祖半身像:橫綱膜拜的成吉思汗像

      第21話富春山居圖:兩岸泣別的名畫

      第22話百駿圖:紫禁城內的外國人畫家

      第23話嘉量:想當始皇帝的夢想

      第24話祭姪文稿:懷才不遇的仕途,書法家的名聲

      第25話毛公鼎:臺北故宮的「鎮館之寶」

      第26話谿山行旅圖:藏在畫中的隱居者思維

      第27話品茶圖:「十全老人」乾隆的堅持

      第28話玉琮:人類仰望上天的欲望

      第29話象牙透雕套球(一):工藝發展極致的清代

      第30話象牙透雕套球(二):神乎其技的真相

      第31話剔紅花卉長頸瓶:漆器之美

      第32話澄泥虎符硯:書法的後勤部隊

      第33話臺灣圖附澎湖群島圖:臺灣的歷史形象

      第34話畫魚藻:展現「得水之魚」

      第35話畫班姬團扇:中國美女的畫法

      第36話鉤連乳丁紋羊首罍:羊的青銅器

      第37話伏羲坐像:道統的象徵



      第二篇 談故宮



      第38話四川的「戰時故宮」(上)

      第39話四川的「戰時故宮」(下)

      第40話留在南京的「故宮」

      第41話故宮存在的理由

      第42話兩岸故宮哪個好?

      第43話啟動兩岸故宮交流(上)

      第44話兩岸故宮交流啟動(下)

      第45話民進黨的故宮(一):追求「多元故宮」

      第46話民進黨的故宮(二):故宮南院是希望還是重擔?

      第47話民進黨的故宮(三):組織條例修正的攻防戰

      第48話民進黨的故宮(四):創造與社會的連結點

      第49話海外展(一):英國展

      第50話海外展(二):蘇聯展

      第51話海外展(三):兩次赴美國展覽

      第52話海外展(四):法國、德國、奧地利展

      第53話日本展(一):奇妙的新聞快報拉開序幕

      第54話日本展(二):挫折的歷史

      第55話日本展(三):媒體間的戰爭

      第56話日本展(四):浮動的二○一二年

      第57話日本展(五):風暴的一週

      第58話:日本展(六):為何會發生「國立」名稱問題?

      第59話日本展(七):日本展有沒有成功?

      第60話中華文化與故宮

      第61話張大千與故宮

      第62話仿古與唐英

      第63話琉球與故宮

      第64話楊守敬與故宮

      第65話北溝物語

      第66話我和故宮院長們

      第67話:故宮旅遊學

      第68話老故宮與文物有靈

      第69話臺北故宮價值有多大?

      第70話孔子也在故宮

      第71話末代皇帝溥儀和瀋陽故宮

      第72話日本人與故宮

      第73話日本作家與故宮

      第74話孫文與故宮

      第75話蔣介石與故宮

      第76話熱愛故宮的總統夫人(上)

      第77話熱愛故宮的總統夫人(下)



      第三篇訪昔人



      第78話專訪前臺北故宮院長杜正勝

      第79話專訪前臺北故宮院長林曼麗

      第80話專訪前臺北故宮副院長張臨生

      第81話專訪前臺北故宮院長周功鑫

      第82話專訪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

      第83話專訪前北京故宮院長鄭欣淼

      第84話專訪前南京博物院院長梁白泉

      第85話專訪日本眾議院議員、日華議員懇談會代理幹事長古屋圭司

      第86話專訪前東京國際博物館副館長西岡康宏

      第87話專訪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副教授蔣伯欣

      第88話專訪前臺北故宮副院長莊嚴之子、攝影家莊靈

      第89話專訪中國文化評論家余秋雨

      第90話專訪「臺北故宮」節目總撰稿人胡繞



      後記故宮九十後記



















    為什麼要寫故宮 臺灣版序

    文/野島 剛




    我寫的《兩個故宮的離合:歷史翻弄下兩岸故宮的命運》一書二○一一年在日本出版,後來翻譯成中文,二○一二年在臺灣出版,二○一四年在中國出版。



    在臺灣和中國出版時,為了宣傳,我到當地接受報紙、雜誌、電視等媒體訪問,受訪的次數相當地多。那個時候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:「你是日本人,為什麼要寫故宮的事情呢?」因為太常被問了,回答多了我也像官員一樣,形成一套固定的答案:「在這個世界上,相同名稱、相同收藏的博物館竟然有兩個,非常不可思議,似乎可以列入世界七大奇蹟了。已經變成兩個故宮的存在,在這個半世紀當中,也許發生過很多理所當然的事情,但是對於我這個外國人來說,這些事情實在很妙,讓人想知道背後的原因。就這樣持續採訪下來,最後寫成了一本書。」



    當我這麼回答之後,接下來繼續提問:「那麼日本人寫出這本故宮的書,和其他有關故宮的書,有什麼不同嗎?」這時候我就會盡情把想到的都說出來:「有關故宮的書已經有很多,但多數都是歷史或藝術的專家所寫。我自己沒有學過史學或是藝術史,並沒有想要寫一本純粹歷史的書或藝術的書,這些交給專家更好。我是透過故宮這個過濾器,描寫中國、臺灣、日本有關的亞洲近代史及現代政治。讀過這本書的人就會知道,基本上政治和外交的內容應該占了大半。因為故宮就是政治問題和外交問題,我相信這個觀點和過去所出版的故宮書籍完全不同。」



    這時候如果對方顯得很有興趣的樣子,我就會再繼續說下去:「不管是中國人或是臺灣人,一定是用自己的觀點去寫故宮。中國人認為北京故宮是直系長男本家,臺灣故宮是配角。臺灣人認為臺灣故宮是本家,中國故宮是配角,而且對兩邊來說,這和兩岸關係很敏感的部分有關,因此會忽視配角的存在,或是書裡寫得好像根本不存在。但是對我來說,兩邊的故宮都是主角,想像成一張分裂的地圖,因為我是外國人,針對兩岸關係是沒有特定的意識型態或是政治立場,有利於客觀書寫兩邊的故宮。」



    對於臺灣人或是中國人來說,這的確是觸碰到了「思考的死角」。



    中國認為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,位於大陸的中國是直系本家,臺灣的故宮就是定位在旁系。相對地,臺灣認為自己是中華民國的正統,故宮在臺灣當然是直系本家。兩邊當然未曾就「誰是本家」來對話或討論過,如果有這樣的對話,大概只有對罵。在各自的言論空間下,兩邊的學者或媒體都以自己這邊是本家為前提進行研究或報導,比較不容易設在「第三隻眼」的角度。



    同時,日本美國等和故宮關係深厚的國家,受到對於各自兩岸關係的政治立場影響,親中派的認為北京故宮是本家,忽視臺灣故宮;相對的,親臺派傾向認定臺灣故宮才是本家,不會好好的去看北京故宮。



    在《兩個故宮的離合》這本書中,我已盡力排除意識型態,不管對於哪個故宮,都盡可能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下筆。當然因為我是擔任《朝日新聞》臺北特派員時所採訪,因此以在臺灣所見所聞採訪內容為主,與臺灣相關的內容占了三分之二,但是在政治上,我誓言沒有袒護任何一方。《兩個故宮的離合》一書在臺灣和大陸的銷售量都超乎我的預期,也得到不錯的評價,我認為這即是因為我貫徹以第三者的立場,帶給讀者新鮮的感受。



    此外,我開始寫故宮時就已決定,我不是要寫藝術文化,我是要透過分析政治、歷史、社會當作一種手段來寫文化。在分析中國問題方面,現在的日本是否過度忽視文化這一塊,是否刻意避開中華文明要素,我想提出我的批判。



    過去,對於日本人來說,中國就是中國文化。尤其是在江戶時代受教育,在明治維新以後提倡中國論的那些人,多半是如此,如內藤湖南、桑原隲蔵、狩野直喜、白鳥庫吉、吉川幸次郎、青木正兒等。他們經常透過文化談中國,這樣的傳統一直維持到戰後的竹內實、竹內好。但是到了文化大革命,日本的中國論開始遠離文化。



    然而,要理解中國及中國國民,還有,如果要理解日本和日本國民,究竟是不是可以忘記中國文化這件事,我心中充滿疑問。



    為什麼我們使用漢字?

    為什麼要在學校寫書法?

    為什麼名人的客廳會掛畫軸或畫來裝飾?

    為什麼日本的茶道喝抹茶?



    這些有關日本文化根源的問題,如果不懂中國文化是回答不出來的。



    但是到了今天,我們對於中國文化,雖然在物理上相連,但在精神上有點分離,連這樣的提問也變少了。



    最近二十年來,中國急速發展經濟,大國崛起,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像現在這樣,對於理解中國的需求這麼高,其中,故宮正是瞭解中國的好教材。



    光是看故宮收藏的文物,充分反映了中華的歷史,與其閱讀寫得不好的中國史書籍,不如把重心放在中國歷史當中。例如,如果解讀〈嘉量〉這件文物,就必須理解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的經濟政策,〈嘉量〉象徵統一度量衡的事業。從蘇軾的〈赤壁賦〉,看到北宋當時的政治情況,甚至也會浮現三國時代的動盪。向風流天子、愛好藝術的宋徽宗身上學習,也必須知道北宋政治弱化及滅亡的悲劇。從青花瓷,浮現蒙古帝國擁有廣大領土連結西方,向中東及歐洲地區大量輸出,迎向大航海時代的到來。



    此外,如果想要了解中日的近代史,透過故宮是最容易弄清楚的。故宮的誕生是因為清代的滅亡,故宮文物從北京遷移到上海、南京,是因為日軍侵略中國的東北和華北地區。故宮文物開始從南京遷移到四川,這是因為中日戰爭開打,日軍已逼近南京。故宮文物跨海到臺灣,是因為蔣介石輸掉國共內戰。北京和臺北的兩個故宮,延續著兩岸的分裂。



    這樣一路分析下來,我們可以知道故宮的歷史就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。文化反映了中國所有的東西,那麼中國人也透過文化反映了自己的歷史和命運。



    為了理解我們永遠的鄰居中國,代表中華文物精髓的故宮文物,我認為這是再好不過的絕佳素材,也是理解中國的捷徑。



    當思考所謂臺灣問題或是兩岸關係,故宮通常是政治問題的最前線,觀察故宮問題,有助於政治分析。臺北和北京兩個故宮的存在,簡直就像兩個「中國」的並列;簡單說,故宮問題就是兩岸關係的具體化。思考故宮問題,就是思考中國,就是思考臺灣,也就是思考兩岸關係,更是思考包括日本在內的東亞現代史。



    因此我寫了故宮,之後也會繼續寫下去吧。

















    第1話翠玉白菜:臺北故宮的人氣國寶

    「人間巧藝奪天工」,這句話出自元代全方位文人趙孟頫的七言律詩《贈放煙火者》。在距離元代一千年後的日本,作家陳舜臣曾經巧妙地如此詮釋:「中國自古以來認為藝術的最高境界,就是人類創造出更勝於大自然的渾然天成,卻完全感覺不到手工加工的痕跡。」(《雨過天青》)日本民族認為大自然是內化於身體的一部分,而中華民族則是採取與自然對決的觀點,這兩種迥然不同的自然觀,可能永遠地分道揚鑣。然而,當欣賞臺北故宮至寶翠玉白菜之時,中華民族的自然觀就會進入思考的邏輯。使用玉石雕刻的白菜,令人感覺得到是「有東西」可以超越大自然的。宛如是一棵不可能出現在現實世界中的「理想白菜」。

    這個〈翠玉白菜〉是臺北故宮的藏品中,名氣最大、最令人印象深刻、也是最深受喜愛的一件。所謂「故宮三寶」,拔得頭籌的就是〈翠玉白菜〉,另一件是〈肉形石〉,酷似中華料理的東坡肉;此外還有西周時代的大型青銅器〈毛公鼎〉。這三件稱為三寶。這是從受歡迎的人氣角度來看,如果從中國傳統藝術的觀點來看,「白菜」、「肉」的價值都不高,這些不是藝術品,而被歸類為工藝品,但是卻備受民眾喜愛。因此,故宮人都稱這兩件為「人氣國寶」。

    「人氣國寶」翻譯成日文的意思是「有人氣的國寶」,但是這個解讀有些誤差,應該說是「國寶級的人氣」,比較接近原來的意思。暫且不論價值觀,〈翠玉白菜〉的確有種神祕的力量,令人感受到這是一件「美麗的作品」。超越藝術或是工藝的類別,將天然的玉石與精緻的技術融合而成,散發奇蹟的美感,這才是多數人深受吸引的原因吧。

    〈翠玉白菜〉是清朝的作品,而清朝是書畫和陶藝並未發展出最高境界的作品,然而工藝卻沒有失去精益求精的精神。不知為何,白菜在清朝的中期至晚期成為流行的主題,〈翠玉白菜〉也是這段時期產出的作品。

    我不知道看過〈翠玉白菜〉多少次了,但每次到訪故宮,還是會去看一眼。為什麼呢?在故宮所有的展區中,沒有其他任何展覽品會有這麼多人圍在四周仔細觀賞。為什麼仔細觀賞?那是因為實物比想像中的小多了。長十八.七、寬九.一、厚五.○七公分,大概只有成人的手掌這麼大。想像中的樣子,會是像一個人頭這麼大,也許是深具魅力的工藝技術吧。









    編/譯者:張惠君
    語言:中文繁體
    規格:平裝
    分級:普級
    開數:25開15*21cm
    頁數:472

    出版地:台灣













    商品訊息簡述:








    • 作者:野島剛

      追蹤







    • 譯者:張惠君








    • 出版社:典藏

      出版社追蹤

      功能說明





    • 出版日:2016/4/1








    • ISBN:9789869280235




    • 語言:中文繁體




    • 適讀年齡:全齡適讀








    故宮90話:文化的政治力,從理解故宮開始





arrow
arrow

    amandaiqdfq7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